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清远风俗 > 正文

商丘风俗赵作海65万赔偿金仅剩20万 钱成所有矛盾导火索

类别:清远风俗 日期:2014-3-16 13:08:54 人气: 来源:

  【解说】

  赵作海出狱一个多月后,无门的李素兰就找到了他家。

  记者:你觉得他在这个方面能帮您的。

  李素兰:对。

  记者:但是实际上他没有帮到你。

  李素兰:没有帮到我,反而把我的名誉受损了。

  记者:为什么说他使你的名誉受损呢?

  李素兰:让我的名誉受损,就是有人我们,我们这不是拿着材料找赵作海了嘛,他们不是在网上不是说我和赵作海说说,到夜间,挤到一个床上吗?

  记者:老赵没有帮到您,为什么你要跟他成为他老婆吗?

  李素兰: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一个藤上的苦瓜,都是苦命人,就因为这个,别人不理解。

  记者:你可怜他吗?

  李素兰:对啊。

  记者:是吗?

  李素兰:我没有一个颗善良的心,我不会跟他生活在一块。从外相从口才,从各个方面。你们也看到了。

  【解说】

  当晚,李素兰就留宿在赵作海家。三天后,赵作海的大儿子结婚,李素兰端坐在大堂上,接受新人的礼。

  【同期】李素兰2010

  农村的风俗,咱不是城市人嘛,咱就按咱农村的风俗走,村民认可我是你老婆,乡认可我是你老婆,那你说我是不是你老婆,是是,是的

  【解说】

  而这段异常迅速的感情,并不能得到儿子儿媳和亲戚的认可。

  记者:那李大姐心里能咽下这口气吗?

  赵作海:那咽不下这口气,那我有什么办法?

  记者:你觉得你找他的时候,你觉得他是有钱人吗?

  李素兰:我找他的时候,那是人人共知的,他知道他有65万。

  记者:对。

  李素兰:我不是冲他的钱来的。

  记者:您是冲着老赵的钱去的这些话,您觉得特别刺耳是吗?

  李素兰:对,特别刺耳,特别反感,我冲老赵的钱,他也接不住,就那些钱接不住。

  【解说】

  、房子、钱、突如其来的爱情,出狱两个月后,这些赵作海在狱中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东西统统到来。因此,他完全没有理会家人和乡亲的议论。

  记者:你评价一下李大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你心里。

  赵作海:很好。

  记者:就两个字?

  赵作海:很好。

  记者:哪都好?

  赵作海:哪都好。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很好,不错。

  记者:对您好吗?

  赵作海:对我好,对我很好。有了她以后,有她,我相信这个日子还会好过的,如果没有她的话,我自己做一个流浪人,那更不好。

  记者:刚才老赵用两个字来形容你,说你很好,你觉得够了吗?

  李素兰:在老赵给我的评价够了,在社会上给我的评价不够。

  记者:你觉得社会上怎么评价你的?

  李素兰:外面的人我,说我是老女人,说老赵有这些钱可以一天找一个小女孩,这样

  记者:你不是图老赵的钱跟他在一块的。

  李素兰:不是图他的钱。

  记者:这个清白就洗明白了是吗?

  李素兰:对。

  【解说】

  虽然两人在感情上很坚定,但在生活中,赵作海还是很谨慎。家里的钥匙、钱物都还是由他自己掌管。他的儿子儿媳更是心存芥蒂。

  记者:老赵信任你吗?

  李素兰:那个时候不敢信任我。

  记者:有什么表现?

  李素兰:有什么表现,就是在家里生活,他不亲自买菜,买这个馍,10块钱也不敢给我。

  【解说】

  钱,最终还是成了这个农村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2011年4月,赵作海的长子赵西良趁自己离家外出打工,从存折中取走了14万。半年后,2011年11月20号,赵作海查询余额时才得知。

  记者:您不相信儿子会拿您钱?

  赵作海:对,我不相信。我咋能相信,我不相信。

  记者:为什么不相信?

  赵作海:我为什么不相信,他说你呀,去上银行里把你的卡划一划,到银行看看,你还剩多少钱。我一到银行一取俺儿子他知道我存折在哪,他不知道密码。俺妹夫知道密码,他不知道折在哪儿。

  记者:当您看到卡里14万块钱没有了,是什么感觉?

  赵作海:我那阵,我一听说没有钱,我当场就起不来了。

  记者:蹲在地上,起不来了?

  赵作海:站都站不起来了。

  记者:脑中想什么呢?

  赵作海:那就突然站不起来了,相当难受。

  记者:可那是儿子把您的钱取走了,为什么会这么难过,那是您亲儿子。

  赵作海:那我钱就不重要啊,我钱又没有多少钱。我就没有一个钱。你拿了跟我说一句啊。

  记者:如果他要跟您说了,您还能难受吗?

  赵作海:他跟我说这个钱拿的合理,可以合理的用。我就是不借他多,我也借给他少啊。

  记者:您能借给他多少钱?

  赵作海:借个三万、五万的就做生意。

  记者:不会借给他这么多?

  赵作海:不借这么多。我这个,我弄这个是我的命啊。

  记者:您觉得那65万是您用命换回来了,所以你不甘心这样。

  赵作海:对,你拿我东西,这是我命换来了。

  记者:如果是您挣的,你是不是就可以借。

  赵作海:如果是我挣的就可以,如果是我命换了就不可以。这是国家给我的补偿,不是给你的补偿。

  记者:这段情就跟着14万一块没了。

  赵作海:没有了,就没有了。

  记者:这个人你也不认了,妹夫也不认了。

  赵作海:不认,谁也不认。

  记者:你觉得有这十几万比那些亲人重要的多?

  赵作海:现在我考虑的,现在社会上这儿子,打他父亲的,打多的是,现在社会有的是。儿子不孝顺也有。

  记者:咱们农村不是都讲因儿防老嘛,这儿防不了老啊。

  赵作海:儿子跟要东西,你给,你现在就是爹,你不给,你就什么也不是。

  记者:要是没有这65万,你跟我儿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赵作海:你没有65万,我这就说不出来了。

  记者:如果没有这65万,你俩的关系肯定比现在好是吗?

  赵作海:都是65万的错。

  记者:都是这钱闹的?

  赵作海:都是这钱的错。

  【解说】

  父子关系恶化后,两个老人独自搬出老房子在外居住。也是从这次事情之后,李素兰开始分享家庭财产管理的。但仅仅半年之后,更多的钱不翼而飞。

  记者:您这还有将近20万,投到传销那里了,是真的吗?

  赵作海:对。真是这么回事。我也不知道啥叫传销,我在这十几年,我哪知道传销。

  记者:您不知道传销?

  赵作海:我不知道。都封门。

  记者:也不知道传销是什么?

  赵作海:谁能知道传销呢。她说咱去上,西北大开发,国家的工程,咱去投资。

  记者:投多少钱?

  赵作海:你投里头,十七八万。

  记者:一下投进去的?

  赵作海:一下投进去十七八万。

  记者:有回报吗?

  赵作海:哪有,没有回报。

  记者:一分钱没看着?

  赵作海:哪看着。

  记者:有没有人跟您说您投这十几万,能挣回来多少钱,这话有人跟您说吗?

  赵作海:这个找她说,找李素兰说。

  记者:他的几次投资都是您给他出的主义是吗?

  李素兰:几次投资都是我给他出的主义不错,这个我不否认。我那个时候,我因为我的女儿是被他婆家遗弃了。在郑州医院,在153医院住将近一年,这个费用多少,可想而知我是为了做生意,改变我的生活,我想挣钱。

  记者:有人跟你说过,能挣大钱吗?

  李素兰:就是说过能挣大钱。

  记者:能挣多少钱?

  李素兰:几百万。

  记者:您就动心了。为了给孩子,为了这个家,把孩子能挣点钱,能给孩子嫁上媳妇,也能回复我来的名誉,我这个后娘也当的,也想要个面子。

  记者:你想挣点钱。

  李素兰:让儿子娶上媳妇。

  记者:这样你在家里就有了。

  李素兰:对啊。说话有气。

  记者:想让儿子儿媳妇跟你好?

  赵作海:对啊。

  记者:您一开始相信有这好事吗?

  赵作海:我说就这吧,国家给的那点补偿,就这慢慢够咱吃住,靠咱自己。实际上传销,咱不懂传销。

  记者:您一开始不想投?

  赵作海:我不相信。我说万一要去收不回来的话,我说哭的那天都哭不出来了。她就没听,我就这样说。那时候我脑子是一直空白,我都不懂这社会啥样。你一出来,你不知道,你跟社会脱离,脱离出社会了,你就不知道社会啥情况。

  记者:你心里埋怨过李大姐吗?

  赵作海:不埋怨,谁不想发财啊。

  记者:你是特想挣大钱吗?

  赵作海:想挣大钱,挣不了钱,这是人的命运。

  【解说】

  20万元因传销而蒸发。之后,赵作海又在商丘开了间旅社,支撑一年,因生意冷清,最终赔了4万。尽管这些决定多少和李素兰强烈的从商愿望有关,但赵作海并不像对待其他人那样,有过多的抱怨。65万赔偿金,如今剩下不到20万。这些钱,放到了李素兰工作的一家投资公司。

  记者:老赵的钱现在谁管呢?

  赵作海:现在老赵自己管。

  记者:听说老赵有十几万都放在一个投资公司里,是您在的一个投资公司。

  赵作海:他是钱放进去的,我后来才上他的公司去,是朋友给我找点生。

  记者:做什么?

  赵作海:就是在公司给人家扫扫地,抹抹桌子,擦擦门窗。

  记者:多少钱一个月?

  赵作海:一个月一千出头。

  记者:这些钱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赵作海:没有。

  记者:怎么还敢投资?

  赵作海:那不是投资了,那就是存钱,就是从银行放到这儿,一样的道理。

  记者:给你利息吗?

  赵作海:怎么不给利息,月月都给。

  记者:比银行高吗?

  赵作海:比银行高。

  记者:高多少?

  赵作海:高两三倍。

  记者:要是有风险,能承担得了吗,你的日子怎么办?

  赵作海:我没有这样想,现在眼前,我把我损失的钱捞过来,再做打算,我把损失的弥补过来。

  记者:可是老赵说现在想把这十几万好好存好了,将来老了去住养老院,是你要过的日子吗?

  赵作海:对啊。

  记者:这也是你要过的?

  赵作海:是,我要过的日子,我不敢靠他们的儿子。

  【解说】

  现在,老两口在商丘城北的出租房里生活。远离充满了争议的村庄。身旁也没有过去的熟人。李素兰白天上班,赵作海就在家整理屋子做饭,去城墙根底下挖些野生枸杞打发时间。如果不是我们的到来,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平静的,可是冤案之后的这3年,家庭纠纷、亲友、背井离乡,经济危机交错而来,这一切,赵作海显然都无力阻拦。

  记者:现在的日子你有委屈吗?

  赵作海:现在的日子,该吃该喝,也可以吧。我也不是多缺钱。反正有,有个千百就够花的。给银行里搞一点,够咱吃的、够咱喝的,不就好了嘛。比的稍微强一点。

  记者:只能强一点吗?

  赵作海:只能强一点,强的不多。在10来年。

  记者:你现在会想起在的生活吗?

  赵作海:的生活。

  记者:会想吗?

  赵作海:还会想。

  【演播室】

  三年前,很多人都认为,重获的赵作海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团圆的结局并非想当然那么简单。错误的判决,无疑可以改写人生,11年让赵作海失去的不止是,还失去了与亲邻和社会相处的能力。但即使没有这桩错案,欠发达乡村所面临的教育失效、文化失衡、以及伦理紧张仍然客观存在,这些都值得我们更长久的关注,也远非所能解决。

关键词:商丘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6 版权归清远500E网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