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岳嘉、潘小洁)4月12日下午,团中央处第一秦宜智来穗调研广州共青团工作,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万庆良陪同考察。调研组参观了“团一大”纪念广场,实地了解了越秀区盐运西社区、海珠区沙园街青年地带工作,并与社区、街道、企业、社会组织、基层团组织的青年代表进行座谈。
在调研中,秦宜智看望慰问了志愿者、社工以及基层工作人员,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情况。
(下转A7版)
(紧接A1版)对于广州为还原“团一大”珍贵史实所作出的努力、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智慧团建工作方面的创新,秦给予高度评价,同时鼓励广东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奋力实现中国梦”。
在座谈会上,秦宜智对广州共青团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基层团干部积极探索创新,秉承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为实现“青年梦”乃至“中国梦”努力奋斗!
秦宜智调研“团一大”纪念广场、志愿驿站
下午两点半,秦宜智、万庆良一行首先来到“团一大”纪念广场参观调研。记者了解到,“团一大”纪念广场是广东省首个共青团历史文化主题纪念广场,集教育、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仪式教育活动阵地、团员青年服务窗口和青少年文化展示平台,到目前为止已有10.2万人次参观。调研组仔细观看了主雕塑上的浮雕和墙上印刻的入团誓词,并参观了位于东广场的“团一大”纪念广场志愿驿站。据了解,该驿站每天依托“团一大”志愿服务队开展“团一大”历史宣讲,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在驿站,秦宜智与驿站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勉励他们继续做好驿站的组织管理工作。
秦宜智在驿站前亲切地与志愿者聊起天来,询问志愿者平时的工作情况。“志愿驿站主要做什么事?”秦宜智现场提问。驿站副、志愿者张德正介绍到,志愿驿站主要有四个功能:“第一就是广州城市形象的推广中心。主要开展岭南文化推广、导览服务、团史、环保宣传等项目;第二就是公共服务的便民窗口。比如,今年4月份全市选取了包括我们驿站在内的65间志愿驿站和广州市地税局合作,举办税法宣传月活动,将窗口的公共服务搬到街头;第三就是市民奉献爱心的集散平台。市民喜欢来这里体验志愿服务,为周边及附近社区居民提供青少年关爱、扶老助残、法律援助、心理、、科普推广、体育健身、无偿献血等各种类型的爱心服务;第四是青年社会参与的实践。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爱愿服务活动,吸引凝聚青年人把这里当作一个社会实践阵地,如今志愿驿站已经成为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孵化了。”
在驿站,有一个小小的蓝色箱子梦想漂流箱,用于征集各类青少年的“微梦想”,对于部分求助型的“微梦想”,@广州共青团和@志愿时将进行转发,同时在V公益小额捐赠平台进行发布,广泛征集各类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助圆青少年的“微梦想”。当看到一名青少年的微梦想是“希望爸爸工作不要那么累”时,秦宜智称赞“这是个孝顺的孩子”。
“团一大”珍贵史料获考察团一致称赞
随后,在与“团一大”纪念广场相邻的“旗展东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迹展览馆(简称“团一大”史迹展馆)中,调研组一行观看了 “团一大”史迹展开篇视频,并在员的带领下详细阅览了各个展区。记者现场发现,其中不少史料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而来,历经90年风雨还能够找出来并保存完好,非常珍贵。
据悉,广州的青年运动发展史研究工作多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去年以建团90周年为契机,积极推动“团一大”纪念广场建设,发动青年运动研究专家开展“团一大”寻档工作。记者从团市委青运史研究室了解到,自2012年11月开始,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青运史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批专家团队先后赴、上海、湖南、湖北、安徽等早期团组织发源地、“团一大”代表故乡及地区开展寻档工作,共征集史料140余,其中有《》创刊号、《宣言》第一个中译本、“谭平山给方国昌(施存统)的信”、“旅欧之部团员证”和“团歌手稿(修订版)”等珍贵史料。
团员社区报到系统的“智慧团建”模式获高度肯定
新的时期,青年人的需求更加多元,如何凝聚团员青年?如何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枢纽作用?越秀区街盐运西社区的“团员社区报到系统”便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在盐运西社区,共青团社区服务站的负责人为秦宜智一行现场演示了团员青年如何通过团员社区报到系统找到团组织,并报名参加社区专为团员青年提供的生活、就业、交友等方面的服务。记者了解到,该系统还具备线上反馈机制,实现社区团员在线上的有效沟通联系,成功地凝聚了社区的团员青年。该系统目前在越秀区和白云区试点,成熟以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秦宜智充分肯定“团员社区报到系统”在凝聚团员青年方面发挥的作用,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有利于发动团员青年和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江西上饶驻穗团工委张冠世表示,在共青团的支持下,广州成立了由外来务工青年组成的各地“驻穗团工委”,外来务工青年通过驻穗团工委找到“组织”,依托组织开展活动,不仅排解了独在异乡的孤独,也可以通过团组织充分调动老乡的资源发展事业。张冠世说,通过驻穗团工委,他们帮助在广州务工的老乡找到了“组织”,平时经常在一起,开展活动,而在去年,他们也获得了团市委给予的基层项目资助经费支持,让组织得以更好地开展活动。“你们是兼职还是全职?”秦宜智问道。当得知驻穗团工委的都是兼职且没有薪酬时,秦宜智对他们的付出表示赞赏。
现场,工作人员还为调研组演示了“志愿时”系统。该系统也是共青团凝聚和发动团员青年的一个重要平台。团市委魏国华介绍道:“‘志愿时’系统本质上是一套团队的管理流程、标准和工具,它强调标准化管理和人文关怀,能为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录用、培训配岗、考勤调度、激励维系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它不仅仅是一个大型数据库,更为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搭建了一种信息、资源、项目对接平台。它就像生产经营中的ERP系统,强调的是要素调度和资源配置,用信息化、标准化来推动最核心的组织建设,是广州志愿服务的智慧中枢。”
万庆良向援川志愿者竖起“大拇指”
调研的最后一站,调研组一行来到了海珠区沙园街的“青年地带”。
记者了解到,“青年地带”项目于2008年2月启动,经过五年多的积累和探索,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的品牌项目。目前,“青年地带”社工站点增至18个(其中社区社工站6个,驻校社工站12个),成功实现了“青年地带”项目的转型升级。同时,“青年地带”明确自身专业化定位,通过“社工+志愿者”模式,着力为全区6~30岁青少年(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深层次、精细化的社会服务,为全区各街庭综合服务中心、学校、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搭建失业、失学、失足、失管及边缘青少年个案转介服务平台。
万庆良在现场亲切地与志愿者互动交流,当得知启创专业社工刘广敏曾在2008年以志愿者身份前往汶川、北川服务时,对她竖起了大拇指,“你们这批支援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很不容易。你是好样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秦宜智鼓励团干部发挥创新 高举团旗跟党走 奋力实现中国梦
调研最后,秦宜智、万庆良与团干部及青年代表进行了座谈。海珠区团委庄婷婷、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森、沙园街团工委林安娜、河南商丘驻广州团工委李涛、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廖焕标、广州市光大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团总支刘亚芳等6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基层团干部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李森介绍了启智服务总队在省、市团委的支持下,从一个民间组织转型成为民办非企业机构的成长经历。“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经承接了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购买服务项目,”李森表示,能够有这样的,主要得益于广州良好的志愿服务、专业的培训,“志愿时”系统也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廖焕标则认为,社会工作由“没人敢做”到“越做越大”,离不开共青团的支持。在这个转变中,团组织对社会组织的帮助很大,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没有共青团,就没有‘青年地带’,没有青年地带,就没有‘启创’。”
在听完大家的分享后,秦宜智表示,面对新的工作要求,面对青年新的,面对一切新的挑战,我们要做好青年工作,必须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创新。这包括的创新、机制的创新、组织的创新、手段的创新,最重要的是的创新。团干部要秉承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举团旗跟党走,为实现“青年梦”及“中国梦”努力奋斗!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