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办学传统源于“应院”,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归德府中学堂”。依托厚重历史积淀,吸收千年文化,栉风沐雨,弦歌不绝,商丘师范学院走过了百年办学历程,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为省属本科院校。2010年,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科学谋划、准确定位,提出了“内涵建设有特色,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发展思,学校步入健康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校园优美 办学条件优越
商丘师范学院现有平原、文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余人。生源遍布全国28个省、市(区)。
学校优美,校园内有春明湖、夏梦湖、秋韵湖、冬泰湖和文秀山等景观,亭台水榭、荷花垂柳、碧波荡漾、湖光山色。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语音室、多教室、微格教室、演播厅和体育场馆。图书馆馆藏丰富,馆藏纸质图书16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1亿元。
学校设有20个学院,3个教学部,现有63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逐步形成了以文、理学科为主干;以工学、艺术学为新的增长点;基础学科力量强、应用学科前景好、新兴学科生长快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两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学校高层次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大力引进“应天学者”、“特聘教授”等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687人,其中专任教师1123人,教授、副教授387人,博士152人,硕士547人。其中有20名教师被其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聘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师资队伍质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优美的校园,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商丘师范学院成为中原地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
培养模式 彰显办学特色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该校积极构建人才分类培养新体系,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并建立了“师资型、应用型、学术型”人才分类培养新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的优势,实施了“博雅名师”工程,建立了“一中心、一体系、一平台”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目前,由学校负责实施的“豫东地区基础教育‘博雅名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已被确定为首批立项的“河南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点扶持建设。
学校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己任,积极探索生产、教学、科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之,不断创新生产、教学、科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建有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先后与商丘市各级、有关部门以及几十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正在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多形式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子,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2010年,该校学生张卓飞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二等,是河南省唯一一名获得二等以上项的选手。 2012年,在有100多万名大学生参赛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学校学生王建君脱颖而出,取得了第4名的优异成绩,与大学等高校的选手同获一等。在2012年团中央选拔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事迹全国巡回宣讲团7名中,该校毕业生就占了两名。
学校积极探索学术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创新和创新能力。持续推进 “考研工程”,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12届毕业生考研报考率42.9%,考研上线率22.78%,其中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过线率超过50%。2013届学生考研报名又有新突破,报考率达46.28%,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学校以各种技能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近两年来,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有367人获得省级以上励。
学校积极拓宽视野,走国际化办学之,充分利用国内国际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郑州大学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从俄罗斯、韩国、尼日利亚等国招收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
创新科研机制 显著
学校科研服务社会的,走本土化、特色化的科研发展之,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带动战略。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2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超越了同类院校。
学校加强科研与学科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省、校、院(部)”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已建、在建各级各类科研平台31个,其中已建成“生物识别与传感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质降解与气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材料合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汉梁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等6个省厅级科研平台。
学校积极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求取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生物识别与传感”科研团队获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该团队在阿耳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及肿瘤检测方面进行了前沿性研究,以“小团队打造‘大’科研”为题予以了报道。
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日益凸显。“生物质降解与气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与车用生物燃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乐园科技有限公司、商丘烽基沼气工程公司等企业协作,在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柴油等研究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有效利用秸秆新能源取得了可喜的,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功能材料合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现代哈森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的科研项目“格列齐特合成工艺优化”已完成中试放大。“生物识别与传感重点实验室”与上海曼克尔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豫东地区技术最为先进的肿瘤检测中心。“经济作物繁育工程中心”研究的草莓培育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动漫创意研究中心”为商丘古城修复作出了贡献,并与与商丘市博雅文化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商丘市动漫产业发展联盟,开发了一系列商丘市城市形象的动画片、漫画书及动漫周边产品。“测绘遥感与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数字商丘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媒介发展研究所”合作的专题片《戏校》已在当地。
学校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研究工作,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时代重任。学校现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汉梁文化研究中心和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点开展了汉梁文化、三商文化、火文化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研究,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社科研究群。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开辟的“庄子·研究”栏目,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正在成为全国老庄、与文化研究的重要。
培育文化品牌 引领育人航向
学校始终不渝地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着力培养、厚重、睿智的大学,传承“立志、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学以求真,行尚笃信”的校风,深入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和“我爱我校”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工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思想。
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以 “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周末文化广场”活动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30多个学生、形式丰富的青年志愿者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素质拓展创造了重要的实践舞台。2011年,范廷锋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1年,原创校园短剧《心灯》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艺术表演类一等和优秀创作;2011年,张晓瑞同学荣获“蒙牛杯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比赛”第一名;2012年在全国啦啦操联赛暨中国啦啦之星争霸赛中,该校代表队取得1金1银的好成绩;在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该校书法专业五名学生的作品入展,在全国高校书法专业中首屈一指。在2012年全国造型艺术新人展上,学校美术学院学生陈拔良获得最高并获金10万元。2013年,带着偏瘫母亲上学的刘交交,其先进事迹先后被百余家新闻报道,其本人也先后荣获河南省五四青年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高校“五好”党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4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123所“中国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河南省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本科)”、“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本科院校综合实力20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同时,在201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上,该校的排名位次由2011年的528名跃升至2012年的440名,跃升位次达88位,2013年排名399位,两年提升129位,位居河南省同类高校前列。
高扬发展风帆 大展宏图之志
商丘师范学院取得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党、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的大力支持。2011年11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描绘了把商丘师范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较高人才培养质量、较强科研实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本科院校的宏伟蓝图。
“春色来天地,有志蛟龙越古今。”年轻的商丘师范学院正意气风发,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平原中55号
学校网址:
邮编:
招生电话:(037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