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清远人文历史 > 正文

煌煌周姓 源自周王朝(图商丘人文历史

类别:清远人文历史 日期:2015-4-30 18:35:17 人气: 来源:

  周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与轩辕黄帝密切有关。早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就有一个属于黄帝姬姓的古周国存在。古周国消失后,其遗民以周为姓,传承到今日。黄帝的姬姓建立了周朝,周朝的王公贵族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巨变中,纷纷以国为姓,周姓开始大量出现在中国

  ,并迅猛繁衍发展到今天,形成中国的一个大姓。周姓总人口如今有2520多万,名列第10位,湖南是全国周姓第一大省份。四川是第三大省份,大约有200万人口,排在四川姓氏人口的第8位。

  周的释义:界限分明的农田种满庄稼

  甲骨文中,“周”的字形和“用”字很相似,但没有顶上那一横,很像异化版的“田”字。“田”字里加了4点,所以“周”字像纵横阡陌的田地里种植有庄稼,也像田里挖掘出的水井和四周的水渠。

  北师大学者张日舁对甲骨文、金文中“周”字的解释是: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纵横,像田中所植,田言种植之地,圄则指四周四至,两者所指不同,而取谊则近,故《成周戈》,周字直作田。”意思就是说,最早的“周”字是指界限分明的农田,田里种满了庄稼。

  早期周氏族部落的活动中心在陕西周原地区,那里是平原。由于纵横交错的农田里种植有密密麻麻的作物,“周”字被训诂为“密”、“周密”的意思。

  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周”的解释是:“密也。从用、口。”

  周姓第一个来源:黄帝时期的古周国

  周姓的来源比较纯粹,除去在各历史时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他姓改姓、冒姓、少数民族汉化改姓、避难或避讳改姓等,基本上就两个来源:一是源于古周国,二是源于周朝姬姓。即便如此,严格说来,这两个来源其实也都来源于姬姓。

  先说说第一个来源:源自古周国。早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黄帝手下有一个叫周昌的将领,还有一个部下叫周书。周昌和周书都是姬姓人,是周氏族部落的首领。

  古周国一直在山西临汾(也称太原)一带活动。还有一种说法是,古周国活动范围较广,汝南(今河南南阳)、庐江(今安徽合肥)、浔阳(今江西浔阳)、临川(今江西临川)、陈留(今河南商丘)、沛国(今江苏沛县)、泰山(今山东泰安)、河南(今河南洛阳)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

  古周国的遗民后来以周为姓,世代相传到现在。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周姓,至今还有一些周姓人尊奉周昌为先祖。

  周姓第二个来源:出自周朝国姓姬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周朝的姬姓。这是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认同的来源。因周姓的历史源于黄帝的玄孙后稷,所以周姓人尊奉后稷为先祖。

  黄帝有4个夫人,元配夫人是嫘祖,嫘祖生了3个儿子:昌意、玄嚣、龙苗。玄嚣的儿子是蟜极,蟜极的儿子是帝喾(高辛氏,位列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帝喾有4个夫人,元配夫人是有邰氏部落的女子,叫姜嫄(又作姜原),生下了弃。

  弃从小喜欢种植农作物,表现出异常的天赋。他的哥哥放勋(尧)继承帝位后,深知大力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看到弟弟对农业这么有天赋,把主管全国农业的后稷封给弃。所以,后人习惯性地称呼弃为后稷。

  后稷是一个,并且是世袭的,一直是弃的担任。到了夏朝后期孔甲时,孔甲把后稷废除了。当时,担任后稷职务的是弃的不窋。不窋带着部族迁徙到泾水中游庆阳一带,与西北游牧民族戎狄杂居在一起。

  不窋的孙子公刘带着部族南下,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迁徙到豳地(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公刘的儿子庆节把国都正式建在豳地。周太王古公亶父为戎狄,迁徙到岐山南边的山下(今陕西关部岐山东北部及扶风北部一带的周原)。

  由于所在的地方叫周原,古公亶父在这里建立的城邑就叫周,他所在的部族也叫周部族,大家平时都自称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后来,周武王建立的国家,就以周为国号,是为周朝。

  西周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把小儿子姬烈封在汝坟(今河南叶县东)。汝坟在商朝是一个小国,后来归顺周朝后,汝坟成为东周王畿的一部分。姬烈传到18代姬邕时,周朝被秦国灭掉。由于汝坟不是诸侯国,所以姬烈的没有以汝坟为姓,而是以周为姓。

  到了西汉,刘邦封姬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迁徙到安城(今河南汝南王岗镇)。周仁有10个儿子,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这支周姓形成了以汝南为中心的10多个郡望,成为周姓支系中最大的支派,有“汝南周氏遍天下”的说法。如今,四川有大量的汝南周氏。

  第二个支系,是周赧王的。周考王把弟弟姬揭分封到今河南洛阳西,建立的侯国史称西周国。公元前367年,西周国周威公去世,小儿子姬根在东部另立,赵国和韩国用武力进行支持,西周国成西周和东周两个小国。

  周赧王继承后,迁都到西周国。公元前256年,秦国攻进西周国,把象征周天子的九鼎等贵重器物抢到手,把西和周朝王室一起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7年后的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灭掉东周国。周朝正式宣告。

  迁到惮孤的周赧王,被当地人称作周家,其子孙以周为姓。后来,这支周姓人东迁到江苏北部,形成著名的沛郡(沛国)周氏。刘邦打天下时,手下大将周勃、周昌,西汉初期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都是这支周姓人的。

  第三个支系,是周公旦的。周桓王时期,周公旦的周公黑肩在朝做卿士。周桓王和周公黑肩的关系挺好的,公元前697年,周桓王病重。自知大限将至,周桓王把周公黑肩叫到床前说:“我喜欢的娃娃是老二王子克。我走后,我的还是让老大姬佗来坐吧,这是祖礼法制度了的,没办法。但是呢,如果老大死了,一定要让老二继承。我现在把这个事情托付给你,到时你要帮我主持好这个事情哦。”

  周桓王留给周公黑肩的话,埋下了祸根。周桓王驾崩后,姬佗继承当上周庄王。3年后,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周公黑肩想把周桓王喜欢的王子克立为国君,图掉周庄王。

  周公黑肩的朋友辛伯劝他不要干傻事,但他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要一条走到黑。辛伯跑到周庄王那里,把周公黑肩的全部抖了出来。周庄王把周公黑肩抓起来杀了,王子克见事情败露,逃奔到燕国。

  周公黑肩的后代为避难而改姓周。这支周姓主要活动在山东曲阜一带,因鲜有名人,一直默默无闻,史书中没有什么记载。

  周姓第三个来源:他姓改姓避难改姓

  在中国的姓氏中,但凡一个大姓,除了源自血缘关系的来源外,大都有人文意义上的其他多个来源,比如他姓改姓、冒姓、少数民族改姓、避难或避讳改姓等。作为中国的一个大姓,周姓自然也不例外。

  先说说改姓的情况,主要是赐姓、避讳改姓、避祸改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叫项猛奴。项猛奴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擅长游泳,11岁时,“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

  义兴人(今江苏宜兴)周荟,见到项猛奴后很为惊奇。得知项猛奴家里的情况后,顿生。他来到项家,希望项母能把这个娃娃交给自己收养,项母答应了。周荟把项猛奴带回京城,碰到太子詹事周舍,请周舍为这个娃娃起名。周舍给项猛奴改名为周文育,字景德。

  到了家里,周荟叫侄儿周弘教周文育读书写字。但周文育对舞文弄墨一点兴趣都没有,觉得男子汉大丈夫要想富贵,就得上战场建功立业。周弘让他学骑射技艺,周文育非常用心,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司州刺史陈庆之和周荟关系很好,派周荟带500人去新蔡慰劳少数民族白水蛮。白水蛮密谋要把周荟擒捉献给北魏,周荟察觉后,带着周文育奋力。作战中,周荟战死,周文育奋不顾身地冲过去把周荟的遗体抢了回来。陈庆之很赞赏周文育的气节,重赏了他。

  后来,周文育征讨俚獠,累战有功,出任南海令。542年,周文育和杜僧明攻打广州。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陈霸先前来救援,周文育和杜僧明被陈霸先击败被俘。陈霸先见他们骁勇过人,不仅没有杀他们,反而了他们。从此,周文育跟随了陈霸先。

  周文育为陈霸先开创南朝陈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镇南将军、寿昌县公。559年,周文育病逝。周文育的,都以他的周姓作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唐朝末期,有个战将叫成讷。唐哀帝天佑4年(907年),后梁太祖篡夺唐朝,成讷在灭唐中出了大力气,因功被封官至太尉、上谷郡王。成讷战死后,被赐姓为周。成讷的子孙以周为姓。

  同时,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成油(仙锐)也投靠了后梁太祖,立下不少功勋。成油逝世后,被梁太祖赐姓为周。成油的子孙也以周姓为姓。

  因避讳改为周姓。唐玄李隆基时期,天下所有姓姬的人,因为要避李隆基名字的音讳(“姬”与“基”音同),全部改为周姓。后来,有部分人改回了姬姓,但大部分人却没有改回去,而是继续以周为姓,沿袭到现在。

  避祸改姓。唐朝时期,有个人叫苏益,曾任山西隰州刺史。唐僖李儇乾符年间,苏益入闽,任泉州押卫都统使,住在泉郡同安永丰里。元朝末年,苏益因遭交粮引来祸端,全部财产被没入官家,族人还被官军围剿,大家各自逃难。为了避祸,部分人改苏姓为周姓。

  明英朱祁镇的第七个儿子朱见浚,明成化13年(1477年)被封在长沙,传到被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大儿子袭封,逝世后没有后代,吉端王的二儿子又袭封。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被封为长沙郡王。明朝后,朱翊铤的庶子朱,逃往广东宁乡周家一带。为避祸改姓为周,其子孙就一直以周姓世代相传。清朝后,有一部分人恢复姓朱,但更多的人还是继续姓周。

  少数民族改为周姓的比较多。南北朝时期,北魏献帝拓跋邻的第二个兄长原名拓拔普,所在的部族被称为普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普氏被改为周氏,逐渐融入汉族中。隋朝时期著名将领周摇,就出自这支周姓。

  蒙古族周尔那德氏、卓尔古特氏,清朝中叶后,有的改为汉姓周姓。满族周成氏、周延氏、周佳氏,后来部分人改为周姓。

  现今的高山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周姓。主要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因中央推行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改为汉姓周氏。

  川渝周仁德世系(成都、绵阳、德阳、内江、资阳、宜宾、泸州、自贡、重庆):锦泰林熙执,钧洪本耀增。铭清根焕在,镒润树炳城。

  楚蜀周氏(新都、仁寿、彭州、青白江、中江、资中)八大房:荣先维继述,裕俊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金堂平桥一支:一登文继述,昌应耀云光。富贵超千古,才名显万帮。历朝为国仕,世代招书香。永振元公德,勋猷纪泰常。典谟家声远,修和遗泽长。舟祥祯传正,义洪范训柔。刚玉卜龙未,己汝南北有。

  成都青羊化成、、东坡一支:天廷作福祥,善百孝为先。启基承根正,祖德裕来昆。前彰载青册,继泽扬家誉。忠义礼守信,冠亨利贞齐。文安邦鼎盛,武定国运隆。昭穆奉圣堂,粤东远。贤能显名,瑞临兆。

  成都青羊化成、一支:锦成以锡泽,模勋堂钧阶。源品标炳培,铣溥权熙坊。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光前裕于后,闽粤蜀其昌。

  成都金沙一支:文廷儒学仕,绍祖作忠传。孝道兴元善,克昌书香廉。

  成都金牛化成一支:大祭魁吉龙,华元世长。远开继永兴,钧洪本耀增。

  成都金牛东岳庙一支:魁吉龙华元,朝廷先。鸿基开,谟烈昭干传。

  成都金牛金鸡寺一支:极毓成登朝,凤士光延基。锡治植熙在,均泽模照堂。钟溥树然培,镕法根炳增。

  成都成华一支:永宪远秉魁,云洪秀文华。富贵林熙执,钧洪本耀增。

  成都成华青龙场一支:继佳元子德,宣金元。富贵国家昌,人义礼治振。

  成都成华、金牛一支:魁吉伦洪瑞,成绍国志道,安帮齐家兴。

  成都新都一支:超山新士正家传,南国人文全。世祖宏开忠厚业,常怀继述守先。

  成都新都踏水一支:卓立希辉章,思成光。荣怀钦玉树,毓凤肇嘉昌。

  成都成华一支:贤达礼成,良嗣世代兴。忠厚传家远,诗书富贵根。

  郫县韩素音家族:道启大光,忠孝文章。景怀先祖,长发其祥。保世克绳,福禄而康。

  青白江、成华一支:子安正礼道,元华兴德良。卿仕犹维懋,朝廷政冶昌。

  金堂、青白江一支:昌儒英政一,元正明锡光。国泰贤臣聚,家兴孝嗣扬。诗书泽,富贵永联芳。

  金堂淮口一支:开三钦思云,正大维继树。学忠孝德兴。乐昌远。

  金堂福兴一支:玉恭仕成金,文明顺。诗书礼义长,光华照干坤。

  金堂黑凤寺一支:奕代传明德,武敏发其祥。世泽承家相,扬。

  双流华阳一支:衍永南光,正廷国绍洪。家兴忠厚德,长顺吉祥隆。志强能立胜,发财富贵享。万仕福,继成映远堂。

  双流彭镇一支:贵文绍新,珊元士维。鼎定镐京,化本歧阳。泽沛江涵,德建成康。

  邛崃平乐一支:希尚国梓金,贤诚正永联。志仁忠万福,怀玉碧荣先。

  邛崃一支:可洪永启,世必至堂。文光锡汝,学执家声。其严丙兆,维映先基。

  大邑一支:修家先秉兆,丕乃国之光。树德承泽,联陞上玉堂。

  简阳:新联,廷兴有藩。克昌厥后,于万斯年(周克芹家族)。礼智信,文华普良英。大品定玉前,显发敬宣中。

  简阳普安、平泉、五星、平武、石桥一支:桥兰公凤伯,元在统世光。富贵本,德孝胜文章。真祥庆福乐,永振定安帮。忠厚传先泽,万代继书香。

  简阳石钟:朝基正光,克昌。忠厚,长发其祥。佳淑泰迪道,锡肇生光。富贵远,信义和平长。纯正必显大,宏宽定发祥。

  眉山东坡崇礼:云开春光现,应在汝南堂。国长文,正永联方兴。继承洪福远,裕裔耀志贤。佑启苏稽禄,维隆延。文光永泽帮,天正长。明德开大帝,朝元绍时纲。前堂济广宇,后达齐承恩。宣威吾华夏,驰誉照丹青。

  大竹一支:茂子启文荣,显。兴朝德泽远,万代定章程。

  大英一支:景贵添千万,庚壬志。信才庭伯可,友明子。礼忠守以正,道弘行必方。存良永吉盛,立德世荣昌。

  广元:安国大明昌,际圣运达仕。应朝皇榜开,以中兴隆茂。光耀祖先,庭秀焕文章。纯武清魁尚廷继,基以德广才学义。明礼永泽前程远,春夏秋熙蓝天齐。

  中江一支:添必祖一学有,世代朝廷顺兴隆。孝弟忠信干坤泰,万载荣昌先德泓。正心能修志,安邦定国显豪雄。

  罗江一支:宏及中元,祥贤有兴。文昌盛明,运承鸿基。

  岳池:再政通光昌,顺俊秀桂方。人之初本善,作毓克显扬。有子学礼义,从时应明良。升平国兆瑞,嘉言咸孔彰。家朝元正兴,永安定廷。丛文宜务本,少武贵怀仁。德茂思芳进,财多道再勤。庄和光国运,敬义首先明。丙之战维天,永兴大朝廷世。世代文明远,光前裕后坤。

  广安一支:迟伯加之,继文怀姓。朝建鸿才,肇是永庆。荣兴,汝必先慎。敦化培光,自开有政。宝善召祥,克念作圣。

  达州一支:长自楚三登,成述世代兴。正,子永胜。芝秀联开茂,学习广通文。欲先思远志,心益隆朝廷。高升多显扬,安装定太平。

  蓬溪一支:国芝朝凤文学大,应世德太平安家。忠厚遗传敦孝友,笃庆锡光永。

  遂宁、蓬溪、乐至、安岳一支:肇立清昭穆,齐邦命一新。开元敦孝友,绍绪必昌荣。

  平昌一支:文景志武嗣,兴世应廷。召希思德懋,朝福永自新。作述承前烈,诗书育后长。传家登孝友,富国禀。

  乐山一支:名应崇天方得宠,文登大万遇咨荣。长于良治尚洪学,奇勋相玉廷。朝有士儒帮祚正,元思肇定丰恒。

  夹江一支:大士尚奇芳,学文扬。德玉永兴发,明廷现瑞光。有道培国本,至孝庆家祥。承业守忠厚,丕显正克昌。

  泸县云锦一支:元赐祥绍全,吉昌国锡宣。兴佳成顺达,治世育其先。

  叙永一支:永玉美,登承启世。德长昌永,光飞志发全。

  宜宾:忠厚开基远,岐山永发祥。丕承勋始集,大烈武维扬。建极征献懋,修文治道彰。廷占荣孚,天照祥洪。发源濂水,征显岐丰。颢颐受学,河洛传。维兰济文,景星庆云。其南增瑞,福寿双临。凤鸣家国,龙集帝廷。人孝忠敬,礼义纶经。

  长宁一支:有德朝正国,文才毓世贤。祥祯忠玉树,家学发池莲。世朝兴,文士正光昌。大业成天永,升荣万国芳。

  兴文一支:星永畅,盛瑞道鸿光。国萃雍和象,龙游兆吉昌。良臣盈御殿,学士进朝堂。世代贤才启,功德泽长。

  南溪一支:方正仕文福,成德泽可洪。昌大元公胤,世代永兴隆。祖厚,嗣启应发祥。勤俭体亲心,富贵至久长。

  威远一支:元正天心顺,福禄广祯祥。谟烈相传远,继述绍前光。

  隆昌一支:国幸天星正,民安物太平。祖发源泽,枝叶百代荣。通玄陞极品,万载富裕昆。

  安岳:焘子启肇应,理宋坦景文。帝廷恩赐仕,汝仲道胜歉。尚楚用治联,开仁德永成。世代广贤良,邦家庆华荣。

  乐至盛池一支:国正天星顺,官高祖德昌。世家隆继述,忠厚庆余光。

  富顺一支:良天元文,学从先胜。鸿德,永耀朝廷。齐家,玉洁冰清。云光千古,福泽万春。

  /读者互动/

  关注微信号看更多百家姓文章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详细报道了王、(铁改)余、萧、潘、傅、刘、孔、廖、邓、李、易、冯、白、罗、贺、谢、滕、方、吴、汪、杨、郑、唐姓等,正在报道周姓。

  读者如想查看此前的报道,一是可通过华西都市报电子版(网址 )查询,二是关注微信号“四川百家姓”(scbaijiaxing)。

  因版面容量有限,微信上推送的文章比文章更详尽、更丰富。微信上推送的姓氏,是根据报道的进度陆续推送的,正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内容。读者要想获取某个姓氏的文章,只需发送姓氏即可。如想查看“王姓”文章,只需发送“王”(不含引号)即可。

  如果您的家族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要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想把对姓氏研究的最新展示出来,如果您想得知自己所在姓氏的根源和故事,如果您想寻找在川亲家族,欢迎拨打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028-96111。

  /下期精彩预告/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周姓人才大量出现。秦灭六国时对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汉时期,周姓人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形成了著名的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随着历史的发展,周姓人进一步发展到全国各地,包括四川。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周姓在何时进入四川,但在秦汉时期,四川已经有周姓人活动的痕迹。一直以来,四川周姓人口都不多,为何如今的四川却成了周姓第三大省份?

  /特别致谢/

  本期周姓的采访和资料提供,得到四川周姓研究者周祥忠先生的大力支持。

  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来源黄帝时期的古周国)

关键词:商丘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6 版权归清远500E网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