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昨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及各县(市)区政协、各党派市委、市工商联等单位的代表,围绕“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题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在昨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及各县(市)区政协、各党派市委、市工商联等单位的代表,围绕“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题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尚有屯
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
把洛阳建成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要把公共文化示范区资金使用好,真正发挥资金“杠杆”的撬动作用。
要设立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创作基金。对于高起点、高品质、新创意的文化产业示范项目,以及在全国甚至界上叫得响、有地位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和作品,要在公共文化示范区资金中专门设立创作励基金,专款专用,激励优秀人才参与到我市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和作品创作中来。
要合理安排使用公共文化示范区资金。对列入公共文化示范区资金支持的项目,由专家团进行评估,对优秀示范项目要优先安排资金;强化预算公开,提高透明度,避免资金使用暗箱操作;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对不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不允许使用公共文化示范区资金,对截留、挪用、资金的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把正常的工作经费和励引导资金区分开,既文化下乡及满足群众必须的文化项目的经费需要,又把有限的公共文化示范区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
此外,对于一些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由市场参与的主体如民间团体、企业等运用民间资本去运作,财政资金尽可能实现多引导少参与。
市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洛阳调查队队长徐继红
增强居民文化消费意识
近年,洛阳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加较快,但洛阳文化市场发育还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居民的文化消费。
就扩大洛阳文化消费,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
一是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居民有能力在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方面增加支出,这是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先行条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增建、扩建、改建文化设施。结合洛阳的城市布局,以长远、整体、创新的进行文化设施规划;组建各类文艺团体,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是增强百姓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文化消费习惯。主流应作为文化消费的者,调动居民的文化消费积极性。同时,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造就一批强大的文化旅行,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是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结合洛阳文化遗产、典故,挖掘、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叫得响的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五是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文化产业服务大众的,多开辟一些免费或低价文娱场所,不断提高百姓文化素养,增强文化消费意识;增强文化产业服务意识,进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按经济规律发展文化产业,涵养客源,扩大市场,加强法制教育,净化文化市场。
市政协常委、市绿尔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许亚同
发掘慢文化做好慢文章
当前,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目的地,逐渐成为游客热衷的去处,慢文化、慢生活、慢旅游已形成旅游业未来的巨大商机。我市应大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将洛阳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慢文化休闲度假胜地。
对此,提出以下:
我市历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慢文化内涵,要从中充分发掘、整理、提炼慢文化内容,将慢文化成洛阳旅游的特殊竞争优势。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特别是在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城市广场等核心休闲区域建设中,注重慢文化、慢生活元素及场所的配套,让来到洛阳的人们随时可以闲下来、慢下来、静下来。
组织相关部门对国内外的国际慢城进行考察,学习现有的国际慢城的经验,了解国际慢城认证的要求和程序;对我市适合的乡镇进行考察,精选出适合国际慢城条件的乡镇,对其进行整改、完善、包装,并通过国际慢城的认证,大力提升洛阳休闲度假游的档次、品位和知名度。
此外,将各类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列入大旅游战略,编制洛阳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商家投资休闲农业产业,将休闲农业打造成洛阳慢生活、休闲游的知名品牌。
市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薛瑞泽
抢抓“双申遗”契机
“双申遗”成功将成为推动洛阳乃至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要将丝绸之、中国大运河两者进行整合,拓展两大世界遗产的展示途径。
将丝绸之、中国大运河融合发展,放眼全省形成点轴开发模式,构建“一点三轴”的产业发展格局。“一点”即以郑州为核心,发挥郑州铁枢纽、物流中心的作用;“三轴”即“西轴”以郑州洛阳三门峡为节点,“东北轴”以郑州浚县滑县为节点;“东南轴”以郑州开封商丘为节点。
以“通”为中心,大力塑造“根在河洛、老家河南、通达天下”的文化形象定位。“通”一指“地理交通之始点”,二指“物质汇通之聚点”,三指“文化融通之基点”。
从丝绸之、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中选取核心象征符号,打造“行旅”“行商”双核心文化圈层,即“水陆通达古代交通和旅行文化”“商业滥觞中华特色商业和行商文化”。
拓展丝绸之、中国大运河展示途径,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运用现代技术,提升展示、展演水平和能力。具体的展示途径有:文化生态社区、国民教育、学术交流中心、特色文化市场等。
创新多元融资体系,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逐步建立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支持、风险投资参与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市工商联: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
目前,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着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低、市场化程度低、缺少完整产业链和特色旅游产品等问题。应牢固树立产业经济,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多层次和全方位融合发展。
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指导和行政协调等手段,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
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使之在推动融合发展中发挥引领、中坚作用;对国有、民营企业实行同等的市场准入政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是创新文化旅游产业业态。在做好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体验式、休闲式的新业态旅游产品,如教文化游、帝陵文化游、模拟考古游、三彩制造体验游等,延长链条、丰富产品,在创新中赢得市场和效益。
四是推动文化旅游成为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和辐射作用,围绕文化旅游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围绕旅游发展新型工业,整合民间工艺资源,扶持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发展,大力开发文化艺术品和文化旅游商品;围绕旅游做大做强服务业。
五是推动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要多元化、专业化打造文化旅游商品,努力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品牌化发展,把我市的唐三彩、牡丹瓷、牡丹画等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旅游商品。
民革洛阳市委员会:
搞好融合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是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的关键。我市文化底蕴深厚,但目前文化、文物和旅游的融合程度还较低。
根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形势,由市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编制《洛阳市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规划统一开展全市文化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建设。
借鉴深圳大部制模式,市文广新局、市文物局、市旅发委三个单位合署办公,成立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协调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加大对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和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引导资金投入力度,根据财力和文化旅游业发展资金的需求,逐步扩大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保障文化旅游业合理用地需求,将文化旅游业发展用地纳入我市土地利用及城市总体规划,优先保障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用地;建立和完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目标考核机制和领导协调机制,保障文化旅游项目快速顺利推进;加强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建立发现、培养和引进人才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引进资本运作、项目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解决项目建设人才匮乏问题。
政协汝阳县委员会:
加快实施“五个一”工程
为加快洛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出以下:
一是重视旅游打造,高水准谋划。在功能区规划、楼盘建设、城市绿化亮化及街道、公交站牌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文化特色,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二是梳理资源,进行高标准整合。整合洛阳产品资源,建设牡丹文化一条街、酒文化一条街、土特产品一条街、特色工艺品一条街、小吃一条街等;设置各县(市)区旅游体验专线,形成历史名人专线、历史遗迹专线、4以上自然风光景区旅游专线、黄河水上休闲带专线等。
三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高站位营销。明确市场定位,抢占旅游形象制高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句打动世界的旅游广告宣传语,一位世界认识的旅游形象代言人,一首世界喜欢唱的旅游歌曲,一本世界看得懂的旅游指南,一幅谷歌、百度找得到的旅游电子地图。借助节会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作品,形成丰富的文化套餐,让洛阳旅游在国内有形象、在业界有地位、让世界看得懂。
四是大力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充分利用高端紧缺人才培养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推动文化产业之间、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不断增加文化创意衍生品。
政协涧西区委员会:
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有效利用洛阳工业文化遗产的巨大优势,大力开展工业旅游,已成为洛阳旅游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提出如下:
一是市尽快将工业旅游开发列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并配套相应的产业政策。
二是整合“产、学、研、政”资源,成立洛阳市工业旅游协会,将各工业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和市相关委局、学术单位、各类市场主体的联动机制。
三是重点扶持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借鉴合肥开展工业旅游主题教育活动的做法,以“研学旅行”项目带动工业旅游市场,进而带动整个工业旅游的发展;对开展工业旅游项目的景区、旅行社等市场主体,减免税收等,刺激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和推广工业旅游。
四是营造洛阳工业旅游宣传氛围。在涧西工业文化遗产街区核心竖立标志物,在高速公口、火车站、汽车站、高铁站、机场附近及主干道口,统一设立工业旅游的交通标志,凸显工业文化底蕴。
五是通过税收减免、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和整合洛阳工业旅游资源,举办各种带有工业旅游元素的会展、节庆活动;创新金融服务机制,为工业旅游项目开发专项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洛阳本土企业参与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记者孙小蕊整理)
返回洛阳网首页>>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