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凉皮
一家早点摊的员工正在给顾客盛汤
据《周口晚报》报道:中国人的食物,就像一幅油画,能表现出四季的流转和变幻万千的色彩;也像是一幕电影,凝聚着百味,折射着陈年的乡愁,展示着人性的温度;还像是一座博物馆,记录了人与自然的爱恨交战,更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对于异乡游子来说,对家乡的记忆除了留在心灵上的一份浓浓的乡情外,就是曾经留在舌尖上那份挥之不去的对家乡美味的感触了。
逍遥镇胡辣汤、关记烧鸡、酱蒲菜、周家麻花、孔集烧鸡、试量狗肉、王三水饺、太康马头牛肉、郸城张集熏鸡……这些带有周口“印记”的品牌小吃,不知曾勾起过多少他乡游子对周口的记忆。天长日久,在烙上鲜化符号的同时,也深深刻上了独有的周口标识。
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作为流传近千年的豫东风味小吃,一碗小小的胡辣汤,让西华县逍遥镇声名远扬。
每个周末的早晨原本是餐饮“淡季”,但距离逍遥镇50公里外的周口市区文明的金素菊胡辣汤店里,依然坐满了来吃早餐的人。而在店外临时摆放的方桌,也被市民“”的一个不剩。
“一碗(胡辣)汤两个包子”、“给我一碗汤”……叫喊声此起彼伏,与周围早餐店门可罗雀的冷清景象相比,实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周口中心城区,仅胡辣汤这一种小吃,就有金国民金记、金素菊、方中山、高群生、胡三姐等数家胡辣汤店布局周口,有的还搞连锁经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格局。
同样,在郑州市经十、信阳市四一、南阳市工农等多家省辖市的街头胡辣汤店前,随处可见人潮涌动,叫喊声连连。除逍遥镇胡辣汤外,还有商丘胡辣汤、漯舞渡胡辣汤、驻马店胡辣汤等外地胡辣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声称自己为正胡辣汤,在大肆宣传推广自己的同时,纷纷在省内外建立自己的样板店、形象店,搞连锁经营。
据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秘书长刘建伟介绍,目前,逍遥镇胡辣汤已发展连锁经营店160余家,网点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全国有1.6万名以胡辣汤为主营业务的从业人员,每年为周口赚回2.4亿元。
一碗碗便宜而毫不起眼的胡辣汤,更是奇迹般地成长为一个大产业。
不过,俗话说“成也草根,败也草根”。逍遥镇胡辣汤作为周口小吃品牌的代表,成为周口小吃发展的风向标。但其迅猛发展的同时,一系列“先天不足”也日渐。
首先,大多数从业者都是刚‘洗脚上岸’的个体户,资金有限,经营的店面小,且卫生大多不佳。其次,店面多为“夫妻店”、“姐妹店”等家族经营模式,人手有限,经营品种单一。这些弱点,决定了他们各自的抗风险能力先天不足。
正因如此,在省外开店的从业者,虽然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却无力扩大经营,满天星星,难见月亮。
“吃货”们期待“周口品牌”
纵观省内外及周口当地,胡辣汤经营户分布散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一,质量也难,处境尴尬,发展瓶颈日益凸显。无疑,逍遥镇胡辣汤作为“河南老字号”这一金字招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后人应当责无旁贷地好。
胡辣汤市场当下情形,折射出时下周口小吃市场的现状。
一个执著于美食的“吃货”,一定也是一个勤快的人。没有任何一种美味会从天而降,所以若要吃到上等的美食,吃货们必须用双腿不停地寻觅,在大街小巷留下自己的脚印;用味蕾不停地尝试,感受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味觉;当然还要用脑不停地记忆,记住每一种美食带给味觉的独特的体验。周口小吃以其丰富多样、耐人寻味的小吃,深受居民的喜爱。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对无比真诚的周口“吃货”。
虽然周口小吃种类多样,但其中也出现了与其他地方相近的小吃,且缺乏分类整理,造成大众对周口小吃的不熟悉。
同样是存在于周口街区的小吃类产品,来自福建的沙县小吃就将自己的品牌形象做得很好,至少让绝大部分的人了解并知道有这一产品的存在,而这正是周口本土小吃的致命缺点——我们没有统一的品牌。
除了周口本地市民对家乡小吃的了解外,外地游客对周口小吃大多并不了解,这也是周口本地品牌小吃发展中必须要努力攻克的一个。
所以,面对白热化的餐饮业竞争市场,周口本土品牌小吃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足并有一席之地,公司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必由之。培育周口本土小吃品牌,要以质量取胜、注重信誉、诚信经营,避免“恶性竞争”;品牌小吃知识产权,积极申报原产地,防止“个个申请,家家正”现象发生;成立行业协会,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融合,提升周口本土小吃品牌核心竞争力。
美食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风景线,如何发展这道风景线,并不是只能靠传统摸索,还要看是如何宣传的。小吃是美食的一种,却是最容易吸引游客目光驻留的。
创建属于周口人自己的小吃品牌,让那份独属舌尖上的周口小吃经济发光发彩!(晚报记者金月全实习生陈曦文/图)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