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清远风俗 > 正文

河南省博物馆建设及免费工作商丘风俗

类别:清远风俗 日期:2014-11-18 11:20:55 人气: 来源:

  洛阳博物馆

  信阳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

  仰韶文化博物馆外景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外景

  河南省博物馆建设及免费工作

  作为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符号,博物馆代表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水平。当前,随着经济建设和的深入推进,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文化自觉的不断增强,博物馆事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关怀指导下,河南省委、省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出发,将文物博物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博物馆事业的投入,为河南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形式和机遇,河南文物博物馆工作者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以构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博物馆体系为目标,以陈列展览为抓手,全面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兼顾,使全省博物馆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一、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善

  2008年以来,随着博物馆免费工作的全面开展,河南全省博物馆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面对新局面,河南省文物局根据全省文物资源分布特点,科学拟订全省博物馆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省级综合性或专题性博物馆,重点推动市级博物馆建设,大力促进县级特色博物馆发展,努力推动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大遗址的遗址博物馆建设,积极引导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发展,不断完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

  综合博物馆建设成绩斐然。2009年以来,洛阳博物馆(建筑面积62000㎡)、安阳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0㎡)、新乡市博物馆(建筑面积52585㎡)、平顶山市博物馆(建筑面积29775㎡)、许昌博物馆(建筑面积21384㎡)、濮阳市博物馆(建筑面积16500㎡)、周口博物馆(建筑面积13000㎡)、信阳博物馆(建筑面积28996㎡)、驻马店市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0㎡)等相继建成,商丘市博物馆(建筑面积29672㎡)工程也于2013年完工。2014年2月26日,漯河市博物馆开工建设,这不但标志着漯河市即将结束没有现代化综合博物馆的历史,也意味着河南力争每个市有一至两座市级博物馆的目标即将实现。这些现代化综合博物馆规模超前、建筑设计各具特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功能健全、优越,已成为河南各地的文化新地标。

  专题博物馆建设不断加强。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洛阳匾额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淮滨县淮河博物馆、光山县茶具博物馆、长垣县饮食文化博物馆、中原杂技博物馆等一批专题性博物馆建成。2009年建成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系统展示了钧瓷发展史。这些专题博物馆特色鲜明,或专业厚重,或乡土气息浓郁、贴近民风民俗,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黄河博物馆新馆、中原农业博物馆、郑州自然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信阳市鄂豫皖纪念馆、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等10余家行业专题博物馆也已建成。

  遗址博物馆逐步发展。一是内黄三杨庄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信阳城阳城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古遗址博物馆相继建成。2009年建成的三杨庄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16亩,是一座集文物、考古科研、立体展示、参观游览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其庭院遗址展示大厅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钢架结构,外形呈仿汉格局。遗址完整保留发掘原貌,展现出的“宅建田中,田宅相接,宅宅相望,道相通”的聚落布局,直观展现了汉代黄河下游两岸农业生产状况、农村社会形态、农民生活场景,充分证明三杨庄遗址是一处价值巨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独具特色的汉代聚落遗址,堪称“中国的庞贝古城”。二是新县旧址博物馆群、清丰冀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台前县将军渡纪念馆等一批依托旧址建成的红色文化博物馆也对社会。

  生态(社区)博物馆开始实践。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生态(社区)博物馆研究和建设,河南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对全省数个历史文化街区、村落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调研。2012年,赊店古镇博物馆成立,这是河南首家生态(社区)博物馆,填补了河南生态(社区)博物馆门类的空白。2013年,郏县临沣古寨生态博物馆也已。

  民办博物馆增长迅速。积极引导、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目前,全省民办博物馆数量已达48个,绝大多数为专题博物馆,内容涵盖陶瓷、根雕、民俗等多个方面,已成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力量。

  截止2013年底,河南全省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227座,其中文化文物系统管理的164座,行业博物馆、纪念馆15座,民办博物馆48座。这些博物馆、纪念馆不断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年接待观众达4000多万人次,落实国家重大文化惠民政策,直接惠及人民群众,不但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也为河南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推出适合观众需求的陈列展览,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有效发挥博物馆教育服务功能。为此,河南省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思,着力打造精品陈列;狠抓全省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博物馆展览提升;加强引导和支持,促进全省博物馆资源共享,进行合作办展和巡展等措施,不断丰富展览形式和内容,获得了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实施精品战略思,不断提高陈展质量。提高陈列展览质量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要求和关键内容。为确保陈列展览出精品,河南省在经费、展品、智力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和协调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用好中央补助资金外,河南省文物局积极协调,专设了省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经费,重点用于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布展和提升工作,这位全省博物馆整体展览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集中组织协调省内外博物馆陈列展览方面的专家参与市级重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布展工作,为陈列展览质量提供了智力保障。以平顶山市博物馆为例,其基本陈列从文字大纲到形式设计,省文物局组织省内外多名专家全程参与,还专门协调陈展专家现场指导其布展工作,终于达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利用每年的全省优秀陈列评比活动,组织专家现场点评指导,促使各个博物馆重视陈列展览工作。同时,引导各博物馆注重在展览中吸收最新考古发现和科研,如许昌博物馆基本陈列,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将灵井遗址“许昌人”的诸多研究融进展览,成为其基本陈列的一大亮点。通过全省博物馆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河南陈列精品不断涌现。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郑州博物馆“古都郑州”、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和许昌博物馆“许之昌”等基本陈列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的殊荣,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荣获“全国十大陈展精品特别”。平顶山市博物馆“鹰城古韵”、新乡市博物馆“牧野华章”、驻马店市博物馆“厚重天中”、信阳博物馆“淮上故园”、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禹水钧天·釉彩千年”等陈列也都好评如潮。

  中小博物馆展览提升工作扎实推进。在做好精品陈列工作的同时,针对一些博物馆特别是基层博物馆基本陈列陈旧、水平较低的情况,河南省文物局在对全省基层博物馆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加强业务督促指导,争取资金支持,逐步推进中小博物馆展览提升工作。一是积极与地方协调,敦促地方重视支持博物馆展览提升工作;二是用好中央陈列展览专项经费,同时争取省财政支持,设立省级陈列展览专项经费,按计划分批开展工作;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协调各省市级大馆参与中小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工作。通过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开封市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濮阳市博物馆、三门峡市博物馆、济源市博物馆、兰考焦裕禄纪念馆、淅川县博物馆、镇平彭雪枫纪念馆、夏邑县博物馆、新安县博物馆、项城市博物馆、确山竹沟纪念馆等一大批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进行了提升,经过提升的陈列面貌焕然一新,地域特色突出、专业特点鲜明、布展创意新颖,有力促进了全省博物馆整体展览水平的提高。

  积极推动博物馆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办展和巡展工作。

  在确保全省基本陈列质量的基础上,河南博物馆通过在举办临时展览,省内外博物馆合作办展,精品展览巡展,引进外展、建设数字博物馆等多种方式,不断开拓展览领域,激活展览工作活力。近几年,通过有意引导和支持,全省博物馆加强了与省内外博物馆的合作,联合办展项目逐年增多。2013年,由河南博物院与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发起举办的“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与高校以及不同地区文物收藏机构合作办展的优势,展品涉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河南省内多所文博机构,展览精美大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河南省文物局还探索了采购展览项目的做法。2012年,省文物局委托郑州博物馆举办“英雄不老——李文祥先进事迹展”,在全省十余家博物馆进行巡回展出,社会反响强烈。同时积极协调考古发掘单位支持博物馆工作,为保障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展工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数千件文物精品,近几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各个市级博物馆展品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近几年,河南年均举办和引进的临时展览数量不断增加,已从2009年的500余个增至1000多个。诸如“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展”、“秋水文章——篆刻艺术展”、“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君子四艺——琴棋书画艺术展”、“风物故事——洛阳第四届民间收藏展”等,这些展览将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

  三、公共服务工作不断拓展

  近年来,河南博物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秉承以人为本的根本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持续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使博物馆日益成为身心、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的重要场所,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从1992年至今,河南创新培养方式,通过连续举办六届全省员大赛,以赛促训,掀起全省员业务大练兵的。六届大赛,共600余名员参加决赛。通过大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大大提高了全省博物馆服务能力。志愿者服务也日益成为河南博物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全省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涉及到服务的等各个环节。2013年,河南博物院志愿者服务团全年累计服务24354小时,18130批次,开展互动活动116场。二是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为适应博物馆、纪念馆免费的新要求,全省各博物馆、纪念馆着力对服务设施和进行和整治,给观众营造了方便舒适、安全有序的参观。河南博物院先后完善了导引标示系统,了领票窗口和展厅人行步梯,加装了安全栏杆和灯光照明,购置可视电子导览器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4D影片《甲骨文》,以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吸引广大观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加资金大投入,新建了“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和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各博物馆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大力推进馆舍,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为拉近博物馆与距离,应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以后观众数量增加、服务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全省各免费单位综合利用资源优势,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河南博物院以历史教室为服务平台,2013年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教育服务活动684场,参与观众3万多人次。围绕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推出“博物馆系列馆本学程”9项,推出“自制面具”、“文物拓印”等传统文化课程3项,举办文物观摩80余次。郑州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巧手剪天下”、“拓片DIY”、“文物猜谜乐翻天”、“小巧手大比拼”等,寓教于乐,极大的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强化了素质教育。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方式。在馆内阵地教育的基础上,河南博物馆也积极探索了馆校结合、博物馆与社区结合的教育服务方式。河南博物院先后在郑州市四中、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建立“历史文化教育示范项目”,结合各自的公益特性,着力为广大青少年开辟更具有吸引力的互动体验和教育服务空间。郑州博物馆深入全市数百所大中小学校、军队、企业和社区进行调查走访,与数十所学校达成了文明共建协议。开封博物馆以馆校结合的方式,成立“朱仙镇木版年画教育”,首次把年画艺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引进小学生的日常课程。同时,送展览下乡,走进基层,走进厂矿社区,走进军营学校已成为我省博物馆纪念馆的自觉行动。河南博物院的“爱国主义宣讲团”、洛阳博物馆的“移动博物馆”活动,都受到了社会热烈欢迎。据统计,河南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2013年开展教育活动达1万余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面对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新形势,河南博物馆将继续“三贴近”原则,以人为本,着力处理好建设与管理、创城与创新、亮点与基础等多方面的关系,加强博物馆管理、传承优秀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发展,把握方向、提升功能、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来源:网易

延伸内容:
关键词:商丘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6 版权归清远500E网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