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清远风俗 > 正文

商丘风俗治黄好官栗毓美和栗姓】

类别:清远风俗 日期:2014-10-24 11:59:51 人气: 来源:

  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位栗姓官员在河南治理黄河时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当他的灵柩从河南北上运往故乡山西时,沿途群众挥泪相送,千里不绝。许多“亦皆闻之流涕”。得知他去世,道光十分,追封他为太子太保,赐“恭勤”,还命大臣作了祭文和碑文,并赐祭葬。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官员,得以如此殊荣呢?

  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又字友梅,山西省浑源县人,清嘉庆七年(1802)以拔贡考授河南知县。以后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道光十五年(1835)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主持豫鲁两省治理黄河事务。

  栗毓美在河南任职期间,当地黄河经常泛滥,严重地着百姓的生命财产。为此,他做了实地勘察,认为造成水患之原因,是由串沟积水成河,溃毁堤坝所致。

  栗毓美曾经多次专程乘小船考察了大河南北两岸,每次行程40多里。在多次实地考察后,尝试使用“抛砖筑坝”来治理水患。他买了一批砖块,组织群众向河里抛砖,采取应急措施,建成数十个砖坝。砖坝筑成以后,恰逢风雨大作,其时凡是支流小河,大都决口数十丈,而大堤却安然无事。

  平日,栗毓美心中有一张治水图,河道之曲直高低,河水之宽窄深浅,流速之快慢,他都了如指掌。每逢风雨即将到来,他立即到达险地。一旦水患发生,他又能亲自指挥抢险,将水患降服。因此,很受当地人民爱戴。在他任职5年期间,河东一带地区很少发生。

  栗毓美一生勤奋,事必躬亲,严于律己,,深得的厚爱和群众的尊敬。后积劳成疾,死于任上。

  道光帝敕建的栗毓美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门外,占地8000平方米。按照当时清代大臣的规格建造,台高2尺5寸,左右两阶,阶5级,坟高1丈6尺,全部用汉白玉围砌。墓丘、御碑、牌坊、石桥、墓表、石像生、供桌等,无一不是汉白玉精工刻就。其墓志铭由翰林学士彭帮畴撰文,户部尚书祁俊藻书丹,著名学者阮元篆额,3人均为达官重臣。墓内有室,室内有碑,碑上志铭为著名民族英雄、当时两广总督林则徐撰写。林则徐与栗毓美素有交往,志同道合,十分栗的品德。在这篇2000多字的墓志铭中,林则徐对栗的生平业绩详加介绍,由衷赞叹,寄托了对这位贤达的无限哀思。

  栗毓美墓今称栗家坟,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栗(l,潮音liag8(列))姓,在全国约有人口81万,在各姓中排第315位,占全国人口的0.06%.栗姓在揭阳只有9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362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14%.栗姓来源有二:1.出自栗陆氏,为上古栗陆氏部落的后人,属以部落为姓。据《风俗通义》记载,上古伏羲氏之后有12诸侯,其中就有栗陆氏部落,活动于北方一带。栗陆氏部落后人有以部落名为氏者,称栗氏。2.出自子姓,为商代栗国国君之后,属以国为姓。商代有方国栗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关镇。商末,栗国为周武王大军所灭,栗国公族遂以国为氏,称栗氏。

  今满族也有栗姓。

  今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西、陕西、山东等省为多,上述3省栗姓人口约占全国栗姓总人口的87%.栗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栗毓美外,还有:战国时期燕国国相栗腹,曾率军40万攻打赵国,战败被杀;明代文学家栗应宏,以五言近体为佳,有《山居集》8卷;清代湖北按察使、栗毓美之子栗耀,以廉洁干练得到上级的器重,擢湖北布政使,未及履任即卒。

  揭阳的栗姓居民落居于榕城新兴,揭东曲溪,空港经济区登岗,普宁流沙西、下架山、南溪、里湖、梅塘等地。

延伸内容:
关键词:商丘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6 版权归清远500E网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