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清远风俗 > 正文

河南商丘:家乡民俗之送大馍商丘风俗

类别:清远风俗 日期:2014-5-4 12:31:52 人气: 来源:

  商丘老家,正月初二,出门(出嫁)的闺女要走娘家,给自己爹娘送“大馍”,而父母则回两个精致的“枣花”。据传,这习俗在豫东及皖西北一带已经流传延续数百年。

  2012年国庆节,我结婚了。婚后第一年的初二,天气出奇地好。回娘家,第一次给父母送“大馍”。刚到村口,就被几个娘家的嫂子拦住要“扒篮子”,看看送的礼品中有没有“大馍”。

  母亲则是远远站着,笑着。待走近,她满眼欢喜:“盼着盼着,总算来到家啦,快进屋。”

  “大馍”其实就是把普通的馍(馒头)做大两三倍,形状是一样的,里面放几颗寓意吉祥的大红枣。每年腊月二十以后,村子里各家都要蒸馒头,而不可少的就是蒸“大馍”。虽说不是稀罕的物件,但出了门的姑娘回娘家,“大馍”必不可少,简单的馍馍里隐喻着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

  据传蒸大馍的

  商丘沙河,当地有一个规矩,要想平安过河,必须用人头祭奠河神。诸葛亮心善,叫人用面做个和人头一样的馒头替代,平安过了河。从此,用“人头馒头”祭神河神的习俗流传下来。后来演变为晚辈送长辈必不可少的。

  而在母亲的记忆里,“送大馍”的盛行和少吃少穿的饥饿年代有关。“以前家里穷,白面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而粗粮过了年也基本没的吃了,二三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就在年前蒸很多馒头以备来年之需,蒸大馍送长辈也是希望长辈能吃到更多的白面。”

  相比“大馍”的传说,“枣花”的说法就很简单了。母亲说,蒸“大馍”的时候,怕小孩子闹腾,就做了“枣花”哄小孩子听话。但据传,“枣花”在家乡也是民间祭天祭神必不可少的贡品。

  “枣花”的做法也比较特别,先把活好的面用擀面杖擀成条状,巧妇们随手团一下,用筷子一“捏”就成了“花”,再在花的每个角上点上红枣,,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枣花,过门的闺女来拜年送“大馍”,长辈要回赠两个“枣花”。

  中午做饭的时候,母亲把“大馍”切了块蒸熟,把带红枣的部分拿给淘气的外甥女吃。据说,小孩子吃“大馍”是一种讨福的事儿,会无病无灾,快快乐乐地成长。

  岁月流逝,如今很多过年的老习俗都渐渐淡了,随着淡去的还有浓浓的年味儿。

  其实现在生活好了,在家乡,“大馍”也早不是尊贵的稀罕物件儿,“枣花”也做的少了,但是送“大馍”的传统在家乡一直延续着,在平淡的年味儿中多了一份寄托。

关键词:商丘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6 版权归清远500E网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