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0日至8月26日,商丘日报报《镜像商丘》陆续推出15期16个版面的“美丽商丘咱的家”大型主题新闻摄影报道,依次走进商丘市所辖六县一市三区和市区,用镜头去发现和聚焦美丽商丘的自然美、生态美以及建设美、创造美。大型主题新闻摄影报道以“美”的主题焕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和建设美丽商丘的豪情,其直观性、现场感以及文字的美感和画面的冲击力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报今日刊发部分反馈文章,以飨读者。
美哉,咱的家
“不敢相信我的家乡如此美丽”展示睢县形象的好报道
5月10日刊登的“美丽商丘咱的家之走进”《“绿洲”生机》让那天的《商丘日报》在呈现了“洛阳纸贵”的景象,也让很多商丘人有了走进沐浴“天然氧吧”、到天然湖泊冲浪、到“中国冷谷”纳凉的冲动。
《“绿洲”生机》让读者目睹了的绿,了的盎然生机。文章与照片相得益彰、交相生辉,使读者更感受了商丘日的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工作热情和对美丽商丘的爱与。读者需要更多像“美丽商丘咱的家”这样的报道,希望越来越多的记者走进基层,通过手中的笔和相机的镜头,让家乡的美和勃勃生机走进人们的心中!
“不敢相信我的家乡如此美丽”
“我退休后慕名游览了全国各地美丽河山,没想到在自己身边还有这么美丽的景色没被发现。真不敢相信我的家乡如此美丽!”5月17日,《商丘日报》刊发的《栗城探“寿”》让夏邑县王集乡周庄村退休教师夏西战感叹不已。
“是不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笔者问。
夏西战赶忙纠正我说:“不,不仅仅是这原因,应该是商丘日的记者深入了基层、深入了一线,洞察了我们平时所不注意的东西。”
是啊!笔者陪同记者进行了拍摄采访,由此知道他们是从上千张照片中选出这一少部分以飨读者的。在天龙湖公园、栗城广场、长寿广场,摄影记者们扛着沉重的器材,或蹲、或站、或趴、或蹬高,上上下下忙个不停,一个个热得满头大汗。晨练的老人看到他们如此工作,开玩笑地说:“这几位记者比我们晨练还上劲呢!”
展示睢县形象的好报道
5月24日《商丘日报》“美丽商丘咱的家之走进睢县”《“水城”水起》刊发后,在睢县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此报道见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睢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多次接到县委领导通知,要求到各单位、各乡镇搜集刊发该报道的当日《商丘日报》,县领导要在接待外地客商时用该报道展示睢县形象。5月下旬,央视《乡约》栏目编导来到睢县,要全面了解睢县县情,对《乡约——走进中原水城》节目进行策划。睢县有关县领导要求县委办公室专门找出三份5月24日的《商丘日报》,用这篇报道向央视编导人员介绍睢县。
为木兰故里增色添彩
虞城县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四大公园建设让木兰故里更加美丽宜人。《商丘日报》“美丽商丘咱的家之走进虞城”《公园竞秀》的推出,将这些美丽的景色集纳式地展示出来,为木兰故里增了色、添了彩。
虞城县委何振岭看到报道后高兴地说:“这次策划很有创意,文字的写作、图片的拍摄和版面的编排都体现了人文色彩,不是就景色而景色,而是从人文内涵的角度、从文化积淀的深度来把握了家乡的美丽内涵,特别是对我们木兰故里的几大公园的报道,可以说,角度选择得好,深度挖掘得好。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深度报道!”虞城县县长李瑞华说:“建设美丽虞城,为产业转移搭建宜居,这些图片的拍摄和选择站位非常高,为虞城的招商引资打造出了一张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靓丽名片,可以说从树立形象、推介虞城等方面给予了我们有力的支持!”
走基层拍美图写美文
6月初,商丘日的几名摄影记者在总编辑郭文剑的带领下来到永城,扛着“长枪短炮”走进绿地广场,爬上社区高楼,登临芒砀高峰,深入到采煤沉陷区采访,用镜头记录发展变化的永城,多彩的永城,幸福的永城。他们冒着高温,不叫苦,不喊累,不给当地添麻烦,不扰民,走基层,求实效,体现了商丘日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素养。
6月7日《商丘日报》“美丽商丘咱的家之走进永城”《芒砀“惊艳”》专版,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永城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永城是‘永远美丽的城’。《商丘日报》刊登的永城专版,照片拍得好,文章写得美。”在东方广场锻炼的市民聂先生看了后高兴地说。
影像的力量
“影像的力量”,这一摄影界里的常用术语,用来评价《商丘日报》精心创意组编的“美丽商丘咱的家之走进柘城”《气势如虹》摄影报道,我想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影像的力量源自于独特的创意和策划。对于一个好的栏目来说,创意是灵魂,策划是先导。《商丘日报》“美丽商丘咱的家”,以崭新的思维方式,用艺术化的摄影手法,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和反映各县(市、区)丰硕的建设成就、美丽的城市面貌、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张扬了商丘的繁荣进步、幸福和谐的靓丽风采,赋予新闻摄影艺术鲜活而强劲的生命与灵动,无疑这是一次远瞩的独特的文化创意,一次大胆而成功的思维突破。
我想,这就是“影像的力量”之所在吧!
图文并茂版式清新好看易读
自5月10日《商丘日报》策划推出系列摄影报道“美丽商丘咱的家”以来,以其形象直观、现场感强、有震撼力,得到宁陵县广大读者的追捧,许多读者认为主题鲜明、版式清新、好看易读、文风朴实。
“我感觉系列报道突出了主题和深度两个关键词。”宁陵县柳河镇宣统委员岳松峰认为,摄影报道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品质,符合当今读图时代的要求。在一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先生说,系列报道用图片说话,版式清新活泼、冲击力更强,带给读者过目不倦的阅读快感。宁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亚光认为,本次系列摄影报道不单是图片,还配发了文字评述,对图片中未能提及的背景作进一步交代,每篇虽千余字,但对深化版面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摄影专题厚实耐看。
“我们是来干活的”
不需车接车送,没有客套寒暄,一切轻车简从。在酷热难当的气温下,商丘日报总编辑郭文剑带领他的“美丽商丘咱的家”采访组如约而至梁园区。按照郭文剑的话说:“我们是来干活的。”本人有幸获得一次随队学习的机会,目睹了他们是如何地“干活”的。
那天是双休日,天不亮采访组就出发,带着一种强烈的冲动和飞扬的,走进孙福集乡芦苇湿地。在万亩荷塘、在林间小道、在芦苇丛中,笔者亲眼了记者们不顾蚊虫叮咬,心投入拍摄的。他们大汗淋漓地穿行在芦苇丛中,以独特的视角寻找美丽、定格美丽、美丽;临近中午,听说森林公园有直升机搞“喷防”,记者们就驱车来到森林公园等候近两个小时,积极与林业部门协调,获准登机航拍;次日凌晨2时,为拍摄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最繁华的交易瞬间,记者早早地就起床工作,天亮后又马不停蹄打起跟队采风……
“美丽商丘咱的家”摄影报道,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图片和文章的美丽,美丽的还有记者的一种责任、一种、一种品格!
古城建设的强大支持
7月26日,《商丘日报》刊发了“美丽商丘咱的家之走进睢阳”《古城醒了》摄影报道。报道一经刊出,就引起了睢阳干部群众热议。
古城居民张大爷认为,报道以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了古城人民的日常生活风采、古城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风景如画的古城旅游风貌,以流畅的笔触高屋建瓴地对古城建设工作和古城的未来作了振奋的勾画,使广大古城居民和关心古城发展的社会人士对古城建设有了清晰的认识。睢阳区干部李先生认为,报道为古城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古城建设取得了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为睢阳区开展古城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劲助力。
网友评论 ()条 查看